#高温劳动# 除了装空调,劳动者还有更多办法

发布日期: 2025-07-26
来源网站:mp.weixin.qq.com
作者:叁零柒计划
主题分类:劳动者处境
内容类型:
关键词:建筑, 空调, 降温, 通风, 热量
涉及行业:
涉及职业:蓝领受雇者
地点:

相关议题:

  • 高温天气对劳动者影响极大,尤其是室外工作者更容易遭受高温伤害,空调虽能降温但也会加剧整体热环境问题。
  • 劳动者实际感受到的“热”不仅仅是温度,还包括湿度和光照,三者共同影响体感温度和工作舒适度。
  • 针对高温劳动,除了装空调,还可以通过避光、通风、洒水、绿化、分时作业等多种方式减轻劳动者热负担。
  • 不同行业和岗位需要有针对性的高温防护措施,如室外作业应调整作业时间、增加遮阳和补水,室内则应合理利用建筑通风和隔热。
  • 鼓励劳动者和相关从业者分享各自的高温应对经验,形成知识互助和集体改进的氛围。

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。

编者按

日前,本账号收到一篇投稿,作者希望针对当前引发社会关切的高温劳动问题,发起全网接力集稿。本号同意全文刊发如下:

今年的高温天气再次引发多起亡人事故和社会热议。曾几何时,大家总觉得“全球变暖”是唬人把戏,将信将疑——直到近几年,极端异常的天气打击到各行各地。农民借钱栽了一批树苗,结果大旱大涝加冰雹;渔家踏浪赶到一片渔场,结果温度盐度异常片鳞无收;工人加班赶制着一批标件,结果突然断电造成批量报废;司机连夜赶运着一批鲜货,结果遇到滑坡断路物流超期;衣铺贷款进了一批春装,结果迟迟等不到换季;辛苦挨到过年回家,罕见病菌又在全人类传播肆意……通过学习才明白,锅炉冒烟、汽车尾气、熬夜点灯、空调制气、采伐树林、排干湿地……咱们人类往大气层排放能量,可不是“让地球变暖和”那么温柔,而是引起一连串预想不到的“气候变化”。过去一阵微风小雨,如今在高能量大气的助威下,就会掀起风雷激荡、寒暑异常。

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打击不是“平”的,劳动者在这波“立体攻势”中首当其冲——抵御破坏、恢复稳态、适应动态,都必然是劳动者顶在最前线。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,让人类不必完全臣服于大自然的无情法则,有了些自由自主的空间。但是,完全不顾环境条件的任性只是空想,真正的“自由”其实就是利用各种“他由”来办好自己的事。气候变化是旧有人类劳动的后果,但也是变革人类劳动、重塑人类世界的契机。面对气候与劳工议题的勾连,搞形而上学的说是“交叉性”,搞辩证法的说是“一体性”,说得都对,但知识的真正起点是入情、入境,拎事、办事。

笔者利用业余时间,整理有限的知识抛砖引玉,形成了本轮系列集稿的首篇文章《除了装空调,劳动者还有更多办法》,投稿给几家媒体,现印发给读者。请有兴趣的朋友接力创作,对您阅读后产生的补充、批评、比较意见,或由此派生的综述、采访、调研、实验,以文章、图画、音频、视频等形式发布在自己喜欢的媒体上,标题前附带 #高温劳动# 的标记,方便其它人检索、传阅。也许这个夏天过后,我们就可以积累十几篇、几十篇相关作品,建起对社会有益的知识库。

2025年夏

引言

天太热怎么办?——装空调吧!

这招好不好?——好……哎呦也难说。

对于室内工作者,开空调是降温救命的最快手段;但对于室外工作者,空调外机强劲的热风好似酷刑——空调毕竟只是空气热量的“搬运工”,不是“消灭者”,何况机组开转还会新增热量。对于局部,空调让夏季变清凉;但对于全局,空调会让夏天一年赛过一年热。人人都想要自己凉快,结果大伙反而一齐遭热,你说冤不冤?

那么,天底下有没有既对个人好,又对大家好的“生态降温”方法呢?

有,只是需要各行各业的人互相帮衬、共谋对策——卫生健康、建筑暖通、生态环保、社会福利、文化传播……对全人类有好处的大事,肯定不是一家就能搞定。

“热”有多少种?

笔者未曾学医,但干过生产管理,要学高温作业的职业病防控。想讲清怎么解热,就得先说明,人体感到的“热”是怎么回事。

有朋友说:“这还不简单,就看温度计嘛,度数越高越热!”但仔细想想,同样30度气温,有干热,有湿热,有屋里闷热,有太阳晒热,乃至地面晒烫了烙着热、防护服包裹蒸着热……

为了更真实地测量“体感温度”,热力学专业提出三种温度:干球温度、湿球温度、黑球温度。回想老式干湿温度计:两根玻璃管,下端吹出个玻璃球,里头灌上红蓝酒精;玻璃球受热,酒精柱就顶上去。其中一根的玻璃球正常裸露,它的读数就是“干球温度”,也就是天气预报里说的气温。另一根的玻璃球用湿纱布包上,它的读数通常比干球低5~10℃,那就是“湿球温度”;低温的原因是水蒸发带走了一些热量。这个“湿球”,就好像咱们挂着汗珠的皮肤,汗水蒸发就感到凉快;但假如空气潮湿,汗水没有多少蒸发的余地,那就惨了,因此湿热天气往往比干热天气更难熬。

但干热也不一定是好事,如果太阳很大,阳光直接给人体大量传热,也会要命。这时需要顶着黑色橡胶球的温度计,它能够全面吸收光线中的热量,读数通常比干球温度高10~20℃,擅长反映太阳暴晒沥青地面、深漆墙面的效果。

电商网站上的干湿温度计照片

电商网站上的黑球温度仪照片

把这三样温度按一定比例加权:湿球温度×70%+黑球温度×30%=室内湿球黑球温度(室内WBGT),湿球温度×70%+黑球温度×20%+干球温度×10%=室外湿球黑球温度(室外WBGT,多一项干球温度,兼顾风环境)。就能描绘某时某地劳动者的“体感温度”,舒服难受要看这个数。

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在2010年发布了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 3 部分:高温》(GBZ/T 229.3-2010),根据不同湿球黑球温度下的劳动强度、劳动时长,划定了高温作业危害级别。再结合2010年的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(安监总安健〔2012〕89号),就可以查出不同级别高温作业的保护要求。考虑到很多单位没有湿球和黑球,《办法》索性就用天气预报的干球温度划线,看看你们单位能做到几条:

这两个标准近年还有修改稿,但没正式施行。欢迎熟悉卫健职防的读者,不妨提笔展开说说,参与集稿。

至此我们知道,体感的“炎热”有3个来源:空气温度高,这是基础;空气湿度大,这影响排汗;光线照射强,这影响物体得热。我们后面说的所有手段,都跳不出这3个方面。

风、光、水、土、木、石、机

在建筑暖通行业有一对概念:被动式制冷VS主动式制冷。通俗来说,两者差别就是上不上制冷设备(主要是空调机组)。

被动式制冷,如果用得巧,可以少用甚至不用空调机组。常见手段有:避光、蒸发、通风、优化建材。

避光相当于直接减少热源,常见手段有:夏季转移到北侧办公作业,窗户加装窗帘、遮阳雨棚、遮阳格栅,作业区搭棚、砌筑挡墙、栽种植物遮荫(植物蒸发水分还会加强降温)。

电商网站上的遮阳雨棚广告

蒸发主要是利用水体或植物降温,常见手段有:给屋顶、棚顶、作业地面淋水降温;注意地面淋水可能让空气短时间潮湿,影响人体排汗,那么就用“跳仓法”,在工作面上人之前10~20分钟淋水降温,逐段类推。再就是加强绿化,大楼南面多种植树木遮荫,也能让吹进窗户的风提前降温。

根据业内经验,空气不超过35℃时,通风都会产生显著降温效果,这方面“奇招”很多;搞绿色建筑的读者可以专门写文章深谈,我在这里概括说。首先应该让来风是凉的,所以风的来路最好是背阴面,经过绿化或水面,或经过比较深的门洞、房间、走廊,这样哪怕天气预报超过35℃,也能让进入我们房屋的空气“冷静”下来。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夏季东南风居多,南风热,那就引东风。风在楼房里吹过的路径“窄长”,往往利于提高风速、逐段降温,俗称“穿堂风”,比如老式办公楼的长走廊对开窗户,又阴又凉。

另外,根据冷空气密度大的特点,大楼内往往是底楼层凉快、高楼层炎热(何况直受日照),在楼顶开窗(可以利用楼梯间、中庭、老楼水箱室),几十米高处的风吹过,形成“烟囱”结构,帮助整栋大楼通风散热;如果在低层增加水冷风扇,更是如虎添翼。类似地,厂房也可以打开大门和顶窗对流通风。当然也要具体分析,假如一层地面晒得很热,顶层都是空调外机热风,那就让二楼和次顶楼通风对流。再不济,可以利用夜晚给大楼“烟囱式通风”,让建筑材料散去热量,白天再关窗开空调,也能比过去环保。

伊朗亚兹德古城建筑配置高高的“风塔”给室内降温(来源:https://touch.travel.qunar.com/comment/10093120715)

是的,建筑材料会储存热量,经过一个晚上,有些房间还留着昨天中午的余温;今年夏天北方老百姓嚷嚷热,跟北方建材的特性关系很大,因为都是保温材料(粘土砖、保温砂浆、挤塑板等),是给寒冬预备的家伙。反观南方,建筑多用轻质砖、玻璃、木材等不易得热的材料,每天夜间快速散热。但事有两面,北方建筑墙厚、窗小、气密,抵抗白天太阳热量的能力也强;而且只需少量空调制冷,冷气不易散失,是另一个角度的“节能环保”。因此北方建筑如果重视夜间通风散热,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、水体,反而有机会打造南方少见的“冷堡”,不必大量配置空调机组。

主动式制冷,如果用得巧,可以向大气释放更少的热量。常见手段有:分控、隔热、密气、转变冷媒。当然别忘了最传统的电风扇,安装在上风位置,或者配合水冷,威力不逊空调。

“分控”就是分区控制空调,避免只有少数人办公,却不得不打开整栋整层的冷气。技术上就是增加末端风机,改造控制电路。一些写字楼喜欢“大平层”开放设计,工位一览无余,建议增加隔断分区控温,也有利于减少噪音和走动干扰。笔者个人体验比较,老式小办公室更有利于稳定情绪,大平层人头攒动,时令人焦烦不安;心理状态会不会影响热感受?也许有医学的朋友可以展开创作。

隔热、密气都是“省空调”的办法,前面已经提到。事实上,我国当前大部分公共建筑在设计阶段,就确定了必然使用空调;因此减少大面窗户/玻璃幕墙、使用隔热砖砼、双层玻璃,已逐步成为行业共识。对于建成的办公建筑,劳动者可以增加窗帘、塞堵门窗缝,或在朝外侧墙摆放柜子隔热。

“转变冷媒”是个打开思路的新方向。常见空调的冷媒是制冷剂(俗称“雪种”,早期是氟利昂,现在有多种配方),气化把室内空气的热量给“交换”走,到室外再液化排出热风,把热量转手“交换”给大气层。近年也有不用氟的,改用自来水给空气降温,然后水到室外蒸发冷却。但是无论怎样搞,都解决不了大气层最终得热、引起气候变化的问题。人们想到,是不是可以跟其它环境交换热量?对,比如池塘河湖,再比如大地土壤。最有代表性的技术是“地源热泵”,把散热管埋进水塘或土壤,给室内空气制冷。当然,水温、土温升高也有环境影响,需要具体控制。

地源热泵系统示意图(来源:http://www.zrdyrb.com/Article/dyrbxtzcjg.html)

分行、分地、分时

真理要想立地,就得把活做细。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活,欢迎大家集思广益。

室内、室外工作分类指引:室内工作者最好集中办公利用冷气,没人的房间关闭空调和门窗。有大窗户的空间,挡上窗帘、书柜也能反射日晒、减缓冷气遇热。还有一点,就是晚上少加班,夜间就该让办公楼自然冷却,老板峰时空调用电也贵嘛。职工回家都是自己用电,自然也会注意节能,何况砖砼住宅楼本来就比玻璃大楼、彩钢厂房更省空调。而对室外工作者,最好的防暑措施就是“躲太阳”,改为早晚上工,既舒适又高效。原则上10:00~15:00都可以放午休,离家近的回去烧饭,想挣钱的去餐馆帮工,现在老板都喊发工钱困难,那就多发给工人一些时间嘛。

屋顶楼面、道路广场这类没有遮荫、地面炽热的工作环境,是室外高温伤亡的重灾区,常见有建筑、环卫、安保、测绘等行业。分类指引:调整为清早和傍晚上工,中午转移至室内或树荫;轮班上工,每班不宜连续作业超过1.5小时;设置洒水工棚或空调集装箱用于间休降温;作业面上人前15~20分钟洒水蒸发降温;有条件的可采购长袖速干材质空调服(兼具防晒)、腰挂风扇等,需注意远离粉尘;提供足量饮用水,藿香正气液不适宜所有人体制,特别是酒精易引起低血压,慎用。

电商网站上的空调服广告

无空调低层钢构厂房工作环境:每天夜间建筑通风散热,白天屋顶洒水降温,利用大门和高窗对开构成通风“烟囱”,必要时补充水冷风扇,厂房室内降低湿度。

室内高温高湿操作空间,如厨房、冶炼间、蒸汽间、发酵室等;穿着防护服工种,如微电子、食品加工、医疗卫生等……我没有经验,有朋友熟悉欢迎创作内容。网上有一种穿在身上的水冷循环背心,你们看实用么?

电商网站上的水冷循环背心广告

我国幅员辽阔、气候多样,也不能只管夏天不管冬天。地理差异分类指引:严寒和寒冷地区建议利用建筑隔热性和气密性,慎选玻璃幕墙或玻璃顶大中庭;室内配置外绿化水体,加强夏季夜间通风散热,巧妙构造通风“烟囱”,必要时在上风向布设水冷风扇;开空调时关闭门窗节能。温和地区基本不需要主动制冷,充分利用低得热建材搭建通风、遮光建筑。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,当代建筑难免设计主动制冷,建筑可以通过外廊、天井加强通风适应其它季节,但建议房间增强隔热性和气密性以适应夏季空调节能。

《建筑气候区划标准》(GB 50178-93)附图

最后,再次欢迎各位读到文章的朋友,创作自己有心得的内容,发布在自己喜欢的媒体,通过标签 #高温劳动# 互为唱和,合力共谋。不求说得没错,但求说得有用。

END

投稿

自由投稿|[email protected]

访谈问卷|可扫码填写问卷

精彩锐评|若留言不可见,为系统屏蔽

编辑 删除 返回